“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为深入推进浙江省“三农九方”科技协作计划《基于风味轮的龙井茶感官品质数字化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2024SNJF030)的实施,9月12日,龙井茶感官品质定量描述分析技术交流与推广应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举行。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本次推广应用会采取“理论讲解+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以龙井茶感官品质评价为核心,系统介绍了如何借助龙井茶实物样照集、色卡集、“茶鼻子”龙井茶特色香型参比样品、龙井茶特色香型实物样品、滋味参比样品,加强对龙井茶感官风味轮各感官属性的具体认识。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继茶叶感官风味轮后,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牵头,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杭州茶厂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龙井茶感官风味轮,作为此次应用会的核心工具,对龙井茶的50个核心感官属性进行了完整、系统、具象地归类,包括14个颜色属性、12个滋味属性和24个香气属性。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龙井茶感官风味轮

龙井茶颜色属性分为三级结构,一级结构为色名与色感,二级结构色名的具体属性10种(黄色、嫩黄、绿黄等),色感的具体属性4种(清澈度、明亮度、光泽度、深浅度)。

茶叶香气属性分为三级结构,一级结构包括植物类、火工类、熟陈类与其他类4种类型,二级结构进一步细分为生青气、青香、绿豆香、黄豆香、兰花香、粗老气、足火香等24种具体香气属性。

龙井茶滋味属性分为三级结构,一级结构包括浓度味型、特征味型和感受味型。二级结构包括浓、醇、和、甘度、鲜度、苦度、厚度、爽度、滑度、生津度、干(燥)度、涩度12种具体属性。

龙井茶颜色、滋味、香气属性的三级结构由风味轮最外层所标注的“+”“-”“○”3个符号组成,分别表示消费者的正向喜好、负向喜好与中性喜好。

为便于理解和应用,课题创新配套研制了具有明确属性对应的实物参照样品,包括龙井茶实物样照集、色卡集、“茶鼻子”龙井茶特色香型参比样品,以及龙井茶特色香型实物样品。

龙井茶实物参考样品

龙井茶实物样照集:针对龙井茶采摘、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特征,如成朵、爆点、红变、茶毫、茶果、茶梗等进行了专业的图像采集与印刷,同时也对GSB16—4168—2024《龙井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中的干茶、汤色与叶底,进行了专业的图像复刻,帮助龙井茶产业从业人员全面掌握龙井茶品质判别要点。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龙井茶实物色卡集:基于500余份龙井茶样品外形、汤色、叶底的图像采集与专业数据分析,建立了标准化的龙井茶色彩分类体系,进一步通过实物色卡的研制还原了龙井茶的典型色泽。这一统一、量化的视觉标准,将辅助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开展龙井茶颜色的准确识别。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茶鼻子”龙井茶特色香型参比样品:针对15种典型龙井茶香型,研发了液体香精实物样品,包括乳香、水闷气、生青气、嫩香、越冬叶气、蜜香、香樟叶香、黄豆香、绿豆香、兰花香、油哈气、清香、青豆香、栗香,可有效辅助审评人员快速掌握龙井茶的特色香气属性。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龙井茶特色香型实物样品:针对陈气、熟闷气、水闷气、清香、生青气、绿豆香、焦气、越冬叶气、高火香等香型,研制了龙井茶香型实物样品,是对“茶鼻子”龙井茶特色香型参比样品的有效补充,同样可以帮助审评人员对龙井茶的香气属性有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在实际使用中,从业人员使用本套龙井茶感官实物参比样品时,既可以对照龙井茶实物样照集和色卡集进行形态及颜色的精准比对;也可以结合风味轮中相应的感官描述词、“茶鼻子”液体香精样品和实物茶叶样品进行香气特征识别,系统建立嗅觉记忆;同时技术推广会中还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不同滋味类型的参比溶液进行浓度、苦度、涩度、甘度、鲜度等味觉特征的学习。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参训人员一致认为通过此次系统学习,加强了对龙井茶品质多维属性的理解,掌握了更科学、统一的评价方法,对今后生产加工与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风味轮+实物参照”助力龙井茶品质评价向“专快准”升级

本次技术推广与应用会是龙井茶感官品质数字化、标准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为龙井茶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市场贸易提供了统一的语言体系和质量标尺,减少因感官评价差异带来的争议;生产者可借助该体系评价茶叶品质,甚至精准定位产品缺陷(如是否出现负向风味的“油哈气”或“粗老气”),逆向追溯至加工环节,从而实现工艺改进与质量管控。通过风味轮与实物参照系统的结合,深化了从业人员对龙井茶品质特征的系统认知,有效提升了龙井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感官评价能力,为推动龙井茶品质评价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与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茶叶编辑部中国茶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